欢迎访问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官网,今天是
媒体看经贸
《贵州日报》专栏 | 跨越发展七十载 工匠人才奏新篇——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展时代风采(图文)
信息来源:宣传统战部发布日期:2019-09-28发布作者:管理员浏览量:

为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学院于2019911日接受了贵州日报专题采访。927日,贵州日报记者以跨越发展七十载 工匠人才奏新篇——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展时代风采为主题,从学院党建引领、内涵建设、脱贫攻坚、思政建设及社政合作五个方面在贵州日报壮丽70·奋斗新时代——多彩贵州发展成就巡礼专栏进行专题报道,讲述了学院伴随新中国成长发展的历程。

111.jpg

全文如下

跨越发展七十载  工匠人才奏新篇

——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展时代风采

[提要]

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新学校,因为她在2017年才经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因此,她以极强的新生力迈开探索发展的稳健步伐快速生长;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又是一所有着近70年校龄的学校,因为她是由贵州省经济学校、贵州省茶技术茶文化中等专业学校和贵州省内贸学校联合新建而来,悠久的办学历史沉淀了学校的办学底蕴,在老骥伏枥的发展历程中追寻适合自我成长的脉络,合并后在短短不到3年时间内,起跳速度超越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

仅今年以来,该校取得的成绩已不胜枚举,无论是在国家级的全国茶叶(绿茶)加工职业技能大赛中获特等奖、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三等奖,还是贵州省第八届手工制茶技能大赛中摘得青茶和绿茶类一等奖桂冠、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字影音后期制作项目获得一等奖等省级赛事的多项夺冠,无一不昭示着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正以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姿态,积极融入我省社会经济建设的洪流中,培养出大批具有大国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

党建引领  老学校走出创新路

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0年,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学校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停办、复建、合并、升格。原来的贵州省经济学校还曾在1958年并入贵州省财经大学。之后学校又复建,并在此过程中,贵州省又办了茶校,也是贵州省经济学校,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原来的贵州省内贸学校在都匀,2017年,经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贵州经济学校和内贸学校合并,升格组建了如今的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在任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以前,肖建宗的履职经历有贵州大学学工部部长、贵州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在本科高校多年的党建工作经验,让他从搭建学校领导班子开始着手抓党建工作。2018年8月,他就任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以来,不仅要求学院按高校脉络进行系部建设,并配备了总支书记,在人员空缺等待时,学校采取了临时负责人的制度开展工作,有党总支的临时负责人、有系部的临时负责人,因此在同批新成立的高职院校中,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可谓第一个将学校党委班子搭建起来的院校。从搭建之初学校就一直围绕党的建设、内涵式建设、脱贫攻坚为中心的“三大中心”开展工作,如今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

通过党建来引导团建,使全校能够形成一种齐抓共管的局面,全面推进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肖建宗说:“省委把我选配到高职高专做领导,我感到光荣,更感到一份沉甸甸的压力和责任。”因此,他到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全面抓学党的建设,一改中专学校党的建设和业务工作脱节的现状,“履行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建工作抓好了,其他工作也顺势而为、节节攀高。现在学校呈现一种想干事能干事的氛围、打破的呼声非常强烈,在组织工作上,通过党建工作的开展,明确任务分工,落实具体要求,让党建工作能落到实处,从曾经党建工作来了不知谁接,到现在分工明确,并能自信满满的完成工作,这样的变化已成学院各个系部的主流。在前不久举行的主题教育活动中,相关负责的老师为会场布置、报告准备等忙到凌晨1点过,让次日举行的主题教育活动达到令人点赞的效果。

在以党建教育为统领、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为依托,提高学生思想教育水平中,学校党委切实摸索出一套可行方案。曾经两个中专学校,三个牌子,如今升格经贸职业学院(还有块牌子是贵州都匀毛尖学院),依然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为擦亮有近70年历史沉淀的“金字招牌”,学校在党委带领下狠抓内涵式建设,党建引领内涵式建设是职业院校永恒的主题。“鸡蛋打破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外力,那么这时鸡蛋打破最多就是做盘菜。一种是从内部突破,这就是一种新的生命和希望的孕育——小鸡破壳而出。”肖建宗说,学校目前就是这样一种小鸡破壳而出状态。这种状态时时让肖建宗备受感动。

由于学院很多教师家都在贵阳,因此不得不坐长时间的交通车上班,周一早上前往学校、周二下午交通车回来,周三上午去学校,周四下午回来,周五早上去学校,周五晚上再回来。为了能提前抵达学校,他们在乘坐交通车的早上,几乎都在5点起床,而且不约而同的上车前不喝水,避免了交通车在中途停车而耽搁时间,通常教师们抵达学校时,学生还在用早餐。披星戴月是教师们上下班的常态。

学校名称改变、校舍的整合如果是物理整合的话,人心的整合才算是真正的整合。为此在党建工作中,校党委用情用心。以身作则,以肖建宗书记为带头的党委班子成员,吃学生食堂、住学生公寓早已是平常事,更利用工作之余自己私人请教师们吃饭,请他们畅谈对学校的建议意见,以消除隔阂。因此即便学校主校区设在都匀,教职工也以苦为乐,克服上班路途遥远的现实,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岗位的敬畏和承诺。

在党建引领下,学校发展迅猛,学校在2017年高职招生800余人,短短两年招生数已达数千人,这是一个飞跃。明年第一批具有工匠职业精神的毕业生将走向社会。

内涵建设  职业院校破题重生

尽管新的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才成立三年,但三年一年一大步,年年都有新作为、新跨越,一组数据可以解读出该校内涵式建设已经初见成效,破题重生。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该消息一经央视新闻联播播出后,学校立即着手招生工作,启动好四类人员到学校读书的各种工作。由于先人一步的准备和学校办学质量的逐年提高,今年在四类人员招生中首次招到了142名,在全省的高职院校中遥遥领先,占当时招生人数近一半,招录比除本科院校以外,学院在42所高职院校中排名全省靠前。

在黔南,学校的旅游专业与当地文体广电旅游局紧密的合作,是黔南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基地。不仅是黔南州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的考点,而且每年导游证的过关率都以70%而远远高于贵州省的平均30%。高过关率的背后是学校旅游专业一系列荣誉的佐证,省级优秀团队、省级示范专业、全国供销总社的优秀教育成果二等奖、全国青年文明号等。

为扩大招生,更为让更多的中职学校打开通道,提升办学质量,增强专业吸引力,学院与省内7所优质中职学校合作,进行3+3人才培养贯通。为保证生源质量,学校在教学上给予中职学校贯通式指导,用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的考证、教学、实践开展全部统一的教育教学模式等,获中职学校的肯定和社会赞誉。

除与中职院校合作进行3+3的贯通式培养模式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去年率先在全省启用的“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这是由教育部和清华大学在线研究中心于2017年推出的一款用手机进行的课堂教学的新方式。“众所周知,职业院校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学习兴趣不是很浓,学习的自学意识较差,课堂上学生玩手机非常普遍。”旅游管理系负责人何晓红说:“从2017年开始,我就先在我的课堂上使用这款APP。结果效果非常好。”学生扫码进课堂,通过小程序APP可以时时和老师互动,还不占手机内存。“同学们,把你们去过最美的一个景区发给老师看。”于是教师大屏幕上出现了学生手机中的风景,死气沉沉的课堂立即变得生机勃勃。投屏、点名、发红包、吐槽、弹幕等功能,让学生爱上了课堂。于是在2018年,“雨课堂”在该校全面铺开使用。

由于一直鼓励老师对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行积极学习和实践推广,去年年底,学校得到了一个教育部在线研究中心给学校颁发的智慧教学试点奖励,而最先吃螃蟹的何晓红个人则得到了智慧教学之星的荣誉,这是学院成立以后得到教育部相关部门的第一个表彰。

脱贫攻坚  驻村帮扶服务群众

“来了一个嫩仔儿,能为我们办成事儿吗?”台下的村民们小声议论着。

第一次组织召集全村开组务会的金忠富,有些手足无措。

他是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青年教师。2018年3月,根据省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部署,他代表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到赤水市复兴镇凉江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任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组长。

从家收拾行装,行程460公里。

“金书记,我家十年前的林地纠纷怎么处理?”“家里没有低保吃了怎么办?”“修公路占到我家祖坟了,你要给我解决!”……村民一连串的问题抛给他。话语中,带着对他能力的质疑。

从教育、到三农,这样的工作转变,让刚任职的金忠富一时有些迷茫,找不到工作方向。“老实说,能不能胜任驻村第一书记,我心里一点底也没有。”

他安抚好村民,承诺在了解清楚情况后,一定会给大家一个尽可能满意的答复。

背起背包,他对村民家中的情况进行逐一走访。凉江村属于省级二类贫困村,全村763户、2740人。其中,贫困户107户、340人。通过走访,金忠富发现村里“争当”贫困户的“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修路占地引发“堵工”的现象时有发生。

两个月的时间,他走遍全村所有贫困户,对村情民意进行了解。向老百姓、村支“两委”的干部、基层党委政府和其他优秀的驻村第一书记学习,金忠富不断复制好的经验做法,并结合当地实际,逐渐形成自己的工作体系。

通过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帮助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经济发展、推动精准扶贫、维护和谐稳定、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金忠富在履行驻村第一书记“一宣六帮”职责中,找到工作思路。

分苗、起垄、植苗、建鱼塘、盖鸡棚……在他的带领下,村里以山林养鸡、林下种菌、泉水养鱼、大棚种药的方式,发展种养殖特色产业。

利用供销社和学院的平台优势,他争取到12万元产业帮扶资金,资助村集体经济产业壮大发展,受益农户110户346人;又为全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和困难学生家庭,争取2万多元帮扶资金。

20万株金钗石斛育苗、50亩林下食用菌种植、1.5万斤鱼苗投放、1万羽乌骨鸡苗进栏……一项项产业随着他的到来,在逐渐发展壮大。

金忠富帮助村里申请品牌商标、跑市场,与贵阳市、都匀市和赤水市各机关单位、学校、超市,开展“农校合作”“农超合作”“农政合作”,并利用省供销社的电商平台助推“赤货出山”。去年,村集体农特产品销售额达36.8万元,今年,村集体经济将超过100万。

通过发展务工就业,带动贫困户98人就业,增加务工收入17.8万元。现场发放务工费,在村里营造勤劳致富的氛围。

他用真情、实干,赢得村民们的认可,获得全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荣誉称号。

今年,金忠富想通过学校提供的5万元产业发展资金,探索小龙虾养殖,让更多村民得到更多收益。

“校农结合”是学校为当地经济发展、助力脱贫攻坚贡献力量又一特别通道。

自校农结合工作实施以来,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总共采购贫困山区农产品数量为148.84 顿,总金额为75.08万元。

记者在该校采访看到,专为黔南贫困地区开设的绿色农产品采购点营业正常,师生购买热情高涨,而学校食堂采购数量占到总采购量的41%。既能保证在校学生吃得营养、吃得放心、吃到地道本土食材,又推动当地农村产业发展和产业扶贫。

深度帮扶贫困乡村、深入参与农业产业、深植贫困农户,使扎根黔南的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兼具工匠的专业与泥土的芳香。

思政建设  三年三个蔚然成风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重要思想,为新时代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指明了方向。

全国教育大会强调,培养人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加强品德修养上、增长知识见识上、培养奋斗精神上、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明确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基本要求。

2018年9月以来,学校党委紧扣“六个下功夫”,找准高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着力点,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提出坚持做到“晨读、锻练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三个行为、坚持三年——做到“三年三个蔚然成风”。

从新生入校开始,每日进行晨读,诵读古代百家经典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并以系部为单位,进行晨读比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学校的党建工作做到了于细微之处,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如三年做三件事——早读、体育锻炼、一个好习惯,三年后形成三股“蔚然成风”。正如“早读”一般高校是不会开展的,但贵州经贸学院的早读不仅诵读百家经典的中国传统文化,还加入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一古一今,宜古宜今的形式化诵读,现已入心入脑,莘莘学子既接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感知到现在国家和世界的大势和大事,眼光和格局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同时,组织学生在清晨、夜间进行体育锻炼,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1至2项体育技能,为今后成为职业技能人才锻造健康体魄。有人评价:“大学校园每天早上能看到一群群学生诵读典籍,傍晚能看到一群群学生自觉锻炼身体,不容易,不简单!”教师以身作则,不在学生面前,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与学生一起建设“无烟校园”、文明校园,这才是这所学校“不容易、不简单”的原因所在,取得正向能量的基础所在。

学校综合多种教育方法,使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养成优秀人格,夯实其未来成长成才的基础,使其成为合格的职业人、社会人。

通过开展思想建设、教学创新和社会服务,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在此推动下,学校旅游管理系获评2017年至2018年年度“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

同时,按照“四有”、“三者”好老师为队伍的建设标准,学校不断加强师风师德建设,着力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使青年教师成为党的后备军,发挥青年先锋队的作用。

学校多次组织师生投身公益,带领全体青年党、团员师生前往福利院进行慰问;每年国庆黄金周到来之前,师生们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和校园开展“文明旅游宣传月”活动,通过征文、宣传海报、倡议签名、邀请市民跟读文明出行宣言等方式,引导大家绿色出行、文明旅游。

围绕团省委2018年度工作要点、学校团组织构建“一心双环”的组织格局,即以团委为核心和枢纽,加强对学生会组织建设、指导和管理,支持、引导学生社团、兴趣小组的活动开展和管理。

学校团委依托社团组织,组建播音小组、规范播音栏目,通过推动校园广播站的组织、宣传阵地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新时代·新征程·新跨越”为主题的元旦晚会、庆国庆69周年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书画展、“冬之韵·国乐之声”音乐会、“多彩校园·闪亮青春”校园文化活动月活动等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

学校多年连续荣获黔南州“五四红旗团委”称号,获得贵州省直机关2015年度“五四红旗团委”称号、贵州省2017年度“五四红旗团委”称号、贵州省2017年度“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黔南州2017年度“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称号。

去年,学校获得贵州省2018年度“五四红旗团委”。学校将扎实开展基础团务工作,稳步、有序推进基层团学组织建设与学校团学工作改革。 

社政合作  培养人才服务地方经济

学校所在黔南州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当地政府当初大手笔投巨资建设优美校园,引进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落地州府都匀,即对这所合并组建的高职院校寄予了深深厚望。“这种合作模式注定学校会将更多的关注点投向地方。”院长苟勇如是说。

落地伊始,学校了解到,政府把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大数据信息产业作为战略重点产业,对经贸类、旅游类、信息技术类高层次技能人才需求量很大。

2017年,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克服刚刚来到都匀的种种“水土不服”,大刀阔斧调整专业结构,开设会计、茶艺与茶叶营销、金融管理、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应用方向)等5个专业。到2019年,已建成财经商贸类、农业经济类、机电工程类3个专业群,专业数量达到20个。

目前,学院旅游管理系获得“中文地接导游——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省级示范专业”、“州级名师工作室”等多个项目立项,培养的专业人才得到行业、地方认可,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升。

通过联合黔南州旅发委、黔南州旅游协会,学院建成“黔南州旅游从业培训基地”及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考点,每年为黔南州旅游行业培训逾3000余人次。 

由于地处世界闻名的都匀毛尖茶主产区,天然的地理位置促使学校以培养贵州茶文化升级推动者、传播者,以及茶叶市场营销高层次技能人才为己任。

学院通过对学生茶艺表演、茶叶审评、茶叶推销、茶叶市场开发、茶叶市场调查、策划与管理、茶叶网络销售等能力的培养,有助于贵州茶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打造全国的茶产业强省。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农村商品流通滞后现象日益凸显——农业生产与市场对接不够、农产品销路不畅、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农产品交易成本过高、农产品贱卖、农村流通人才缺乏……

为此,学院面向全省农村流通和服务领域,培养农村电商、农产品物流、农产品营销等经贸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

供销合作社作为当前国内最大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党和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

贵州供销社成立60多年以来,产业不断转型优化,农资、棉花、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农副产品等传统业务加快升级,现代物流、金融地产、电子商务、加工制造等新兴业态快速拓展,全系统不仅对人才需求的总量逐年增加,对人才结构与层次也表现出了新的期待。

学院依托供销社扎根农村、遍布千乡万村的服务网点,以及专业合作社、商品基地、龙头企业和协会,多层次培养从农村来、到农村去的农村流通服务领域高技能人才,对于大力发展合作经济、推进新农村流通网络建设、构建我省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院投入4000万元,建成4个大类专业包括26个实训室的专业实训中心;并建立2个学术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科研创新团队。

随着办学规模、教学团队、设施设备的不断提升,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经过短短两三年跨越发展已与往日不可同日而语。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这所以融入地方、扎根基层、做强产业为使命的高职院校,必将谱写出更加壮丽的时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