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联合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信息来源:光明网发布日期:2021-03-11发布作者:管理员浏览量:

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专家保守估计,目前我国大陆地区3.67亿18岁以下未成年人中,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3000万。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32%,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逐渐上升,已成为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建议,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既要立足根本,推进整个教育体系回到立德树人的正常轨道,又要立足当下,面对社会竞争、学业压力以及教育不当产生的大量心理高危学生,协同全社会的力量进行抢救性干预。

一是编制实施“十四五”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全面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其中包括,推进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建议500名学生配备一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国培计划”和地方各级教师培训计划,全面加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培训;中小学可结合家长会等活动,定期对学生家长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提高家长预防、识别子女心理行为问题的能力;中小学要全面设立心理服务平台(如心理辅导室等)、心理辅导热线,通过心理教师、校医,或引入心理学专业教师、购买专业社工服务等形式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全面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二是编制实施卫健系统“十四五”心理高危学生治疗康复体系建设计划。一方面,卫生健康部门要加大精神科医师培养培训力度,探索开展儿童青少年精神病学专科医师培训,并健全完善精神(心理)门诊体系建设;另一方面要健全各地市、县设立或接入心理援助热线,对工作人员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保障提供专业化服务,并向儿童青少年广泛宣传热线号码,鼓励其有需要时拨打求助。

三是利用大数据建立心理高危学生早期发现机制。可根据教育部门提供的学生社交信息,结合互联网及公安大数据建立学生网络异常行为(包括网络沉迷、抑郁、扬言自杀等)、心理高危学生预警模型,对发现的心理高危学生及时推送给教育部门,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早治疗;对教育部门排查出的疑似心理高危学生及卫健/精神医院提供的就医学生进行大数据行为观察,对有自杀倾向的学生,第一时间反向推送教育部门。此外,也要加强网络涉淫秽、色情、暴力等信息监测,为学生净化网络空间,并为中小学开设基础网络安全素养课程等。

四是探索联合建立健全高危学生心理干预工作机制。由教育、卫健部门联合指导中小学校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方案,中小学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定期普查和摸排(比如每月或每季度一次)机制。同时,也要建立教育、公安、卫健部门高危心理学生防范和应急处置机制和协同救助和治疗体系。另外,也可进行建立高危学生心理干预体系和机制建设试验区的探索,待取得相对成熟的经验后在全国全面推广。